Posted on March 15, 2011
电脑刚进入桌面应用的时候,区别在于有和没有。仅有的一台电脑需要满足用户各种任务的需求。可能在选配置的时候会侧重于某一方面(因为预算、空间等始终是有限的),或是追求高性能的多核CPU,或是来个SLI或者CrossFire,也有需要家里做多盘RAID的(比如做视频剪辑的),还有见到风扇就想咔嚓掉的(为了放客厅当HTPC)。
现在一个家庭很可能有几台电脑了,或是n个笔记本,或是家里为了一些需要运算性能还给台式机留了空间的。在预算不会限制到PC数量仅仅是1的时候,会有不同的变化。
有人选择配一台强悍的机器。搞个塔式机箱(我还想过家里怎么拜访1U或者2U机箱的问题⋯⋯),配上可以煎蛋的CPU和同样可以煎蛋的显卡,机箱的空间应该够放十块八块硬盘的,至于是何种RAID就因应用而异了。
也有人会配一个追求静音的HTPC,加上一个低功耗的NAS。NAS是用成品还是自己装那就不管了,各有各的优劣。这种方案的好处就是专机专用,像前一种全能型的方案很适合游戏玩家或者需要作图的用户,但是其体积、功耗、散热和噪音令它不适合作为下载机或者播放器来使用。
话说回来,方案的差别还是由于技术限制造成的。5年后的机器很可能在功耗、体积、噪音比现在准系统还小的情况下,性能超越现在的工作站。但是那时候的应用也一起变了,为了更加智能或者强大的功能而更耗资源了,又面临类似的问题。
其实多个设备各自解决一个方向的应用没什么不好,起码从性价比上会有些优势。
就像今天看到的说iPad2上的iMovie比Mac上的iMovie性能更强一样(从外设导入视频,直接输出720p,编辑再输出720p三个项目都是这样,甚至强过Mac Pro),当需求更加专的时候,同样的成本就能做得更好。我猜测是因为A5芯片对H.264有硬件编解码,外加iMovie的Mac版实在太挫了(换FCP或许结果就不同了),才导致了这一结果,但不可否认,就这一个应用而言,499刀的iPad2比至少两倍多价格的MacBook Pro性价比高太多了。
现在有些遗憾的就是手头没有淘汰的旧机器让我改装成NAS,24小时开着主力台机费电,还不适合架设各种服务,以免影响直接使用时的性能,真是纠结。